那一次会面之后,余南笙还是没有回报社,但我有种预感,她那么想当记者,肯定不会这么轻易就放弃的,但是我也不会为了等她就停滞不前。
跟着沈郁希做报道之后,我比过去更加努力,把余南笙留在报社里的书都拿来看了,几乎是一点一点补充了记者的专业知识。每次不是特别着急要的专题报道,我都会写出三个版本让沈郁希挑。
沈郁希似乎也不再排斥我继续做记者这个行业,但还是一如既往地严格且毒舌,我经常在他的批注上修改新闻稿改到半夜。
他自己也像拼命三郎一样,不是在采访,就是在去采访的路上。他是社里少数几个不需要配备摄影师的记者,因为他自己就是特别出色的摄影师。
他的脚步也一直没有停下,已经把国内几个新闻大奖收入囊中。他在报社是台柱子,或许不仅是因为他能写、会写,更因为他的选题总能游走在界限的边缘,既能挖得深刻,也不至于被上面卡住,精彩、不违规、不捏造,在他身上真的能看到作为一个记者的绝佳天赋和眼光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haimazw.com
(>人<;)